说起星座,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有所了解。我们每个人的生日都对应着一个星座,而这些星座被赋予了性格含义,常常被用来分析人们的性格特征、思维特点,甚至婚姻运势……
不过由于这个星座系统起源于希腊,只适用于公历,所以只有公历过生日的朋友才能在其中找到明确的对应星座,而对于习惯用农历过生日的朋友来说,这就不太友好了。
那是不是说,生日在农历就没星座可循了呢?当然不是!虽然农历就像月亮一样,有阴有阳,变化无常,但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,他们探索了日月交替的奥秘,创造了中国自己的星座体系!
和古希腊一样,我们的星座也是由黄道十二等分而来。但中国古代没有“星座”这个概念,只有“十二星座”。西方的十二星座分为火、水、地、风,而中国的十二星座则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关,体现出一种具象化的特征。
每年冬季中旬起,星宿开始轮回,按照二十四节气的顺序,有十二星宿与之对应。
大雪~冬至~小寒-星济
日月五星运行周期的开始与结束,故名“星宿”。作为十二星座的起点,有奠基之意。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,会朝着目标努力拼搏。生性温柔,但一旦发脾气命理,势不可挡。
小寒~大寒~立春 - 宣晓 (xiāo)
有种子之意,既有发展性,又有神秘感。好奇心强,性格开朗乐观,兴趣广泛。但同时缺乏耐心,善变,对一件事的热情不会持续太久。
立春 ~ 雨水 ~ 惊蛰 ~ 橘子
代表植物的核心,即中心。个性坚强我的星座,以自我为中心。外表冷酷,内心热情,有毅力和决心。一旦决定了某件事,就会以坚强的意志坚持下去。然而,这种坚强可能会导致过于以自我为中心。
惊蛰~春分~清明节 - 江楼(行路)
代表植物的茎,就像茎无私地为植物输送养分一样,此人是无私的奉献者。他性格直率,乐于助人,但容易听取太多别人的意见而失去自己的主见。
清明~谷雨~立夏~大良
象征植物积蓄能量、不断成长,象征坚强。它们思维敏捷、深谋远虑、善于规划。但它们也更现实、更精于算计。
立夏~麦穗~穗粒饱满 - 时神
代表着可以自由伸展的柔韧性,象征着植物的枝干,具有韧性,善于随机应变,但有时缺乏实际的努力,天赋需要真正的训练才能转化为才能。
芒种 〜 夏至 〜 小暑 〜 鹌鹑头
象征宁静。沉稳温和,总是给人一种深沉而略带神秘感的印象。外表冷酷,内心温暖,宽容大度,彬彬有礼。但有时过于计较。
小暑~大暑~立秋-鹌鹑火
代表凤凰之心,具有炽热的生命力。精力充沛、热情洋溢、朴实无华。但也是典型的冷热性格。
立秋 ~ 暑气消散 ~ 白露 - 鹌鹑尾
代表着根扎在土里,坚强不屈的性格。性格就像土里的根一样,坚强而深不可测。外表冷酷起名字大全,内心却温柔,想象力丰富,但有时不切实际。
白露 ~ 秋分 ~ 寒露 ~ 寿星
福寿命格的人,表面上看似懒惰,但一旦有了目标,就会满怀热情地开始努力,不过这种热情往往难以持久,不喜欢集体活动。
寒露 ~ 霜降 ~ 立冬 ~ 大火
代表着早晨温暖的阳光。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,性格平和安静,深受大家的喜爱。热爱家庭,照顾家人。但容易优柔寡断。
立冬~小雪~大雪 - 西木
代表阻挡银河的木栅栏。意志坚强,面对逆境,勤奋努力命理,积极进取。但有时热情和不喜欢约束也意味着固执。
你怎么看?我们中国的十二星辰制度不是很新颖吗?
这 12 个星宿每个都对应一段时期,但具体日期会因为岁差(冬至向后移动,导致太阳年比恒星年短,进而引起时间长度的变化)而变化痣是怎么形成的,这与农历的变化相同。因此,对于习惯用农历庆祝生日的朋友来说,这套中国 12 星座可以说是绝配了!
星相分析历史悠久,虽然流传下来的理论大多没有史料可证,但背后的文化渊源却值得探究,毕竟这些都是古人的伟大智慧。
(我是分割线星座性格 ,下面是严肃科普)
历史上,西方占星学喜欢用星座来解释命运,而中国划分十二星座,原本是为了指导皇帝划分疆土。
明代考证家周启在《仪异考》中说:“古时各州有星宿,以观祥瑞。有的与北斗七星相连,如奎,主雍;有的与二十八星相连,如星冀,主吴、越;有的与五星相连,如随星,主齐、吴。”
在古代,各个国家的封地都要参考星象,观星被认为是解读“天命”的一种方式。
在封建制度下,历代王朝都极力推崇以星辰之序来划分封地。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重要的分封理论,我们称之为“星辰土说”。《周书》说:“星辰所主宰的土地,为星辰土。”九州或诸侯的封地,都有相应的星官。
我们知道星象学与天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,但星座严格来说并不是天文学理论,从划分方法的使用来看,它其实只属于星象学,十二星座是中国古代星象划分理论的核心,划分就是把天上的区域划分成一定的区域,然后建立起它们与地面区域的联系。
唐代《开元占经》中的十二星座与二十八宿,明确地表明了星座与国家之间的对应关系。
天空的划分完全是为了占星术而存在的,因为它总需要探寻星宿背后的联系,才能了解人世间的吉凶祸福。天空只有一个,那么如何确定天象与地面区域的联系呢?这就需要一个天地对应模型,让天空的区域与地面区域有固定的对应关系。
在中国历史上,观星象以判断吉凶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。历代皇帝都认为日月五星的运行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。各朝代都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观测天象,如秦汉时的太史、宋元时的司天监、明清时的钦天监等。《史记》的作者司马迁就是太史。《史记》中有一篇《天官记》专门记载天文知识、天象、天象事件和星象学。
司马迁与《史记·天官记》。《天官记》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之一。
直至清朝,康熙皇帝仍认为地理与天文相符,他于1716年、1720年两次下诏:“地理与天文相符,中国山脉,皆出自昆仑。”“古人以天师原为中国分界线,与中国对照,古人对山脉的划分,确有事实依据。”
总之,星座,乃至整个星象学,都是信仰宿命的产物,是一种根据天象来预测人事的方法。因此,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各种星座分析,虽然都有其历史渊源,但本质上都是占星师在千百年的实践过程中,结合各种神话传说和想象,将天上的星辰形象化,然后推演出来的运势和性格特质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星座更像是一种哲学,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天人关系认识的体现——也就是一种宇宙观的体现。
既然是宇宙学的一种,星座与人的性格关系其实只是象征性的。但观星、预测吉凶、了解人事的“套路”却有数千年的历史,留下许多文化问题供我们研究和探讨。星座学说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,成为一个既神秘又有趣的话题。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,关于天空和星座的传说都广为流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