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占星术。
这不是科学。
说真的,99% 的天文学家都不知道星座。
商品/序列号
刊登于2019年8月5日第910期《中国新闻周刊》
公司组织体检,做B超的医生一听我是天文台的,就让我鼓起肚子抱怨:你们的天气预报怎么总是不准?我忍不住笑了,赶紧回答:天气预报是气象学研究的,我们研究的是大气以外的领域。
作为一名天文研究者,或者大众所称的“天文学家”,我经常被问到除了“天气预报”和“我是星座,你能告诉我我的星座吗?”之外的问题塔罗牌怎么玩,每当遇到这种问题,我总是在心里抱怨:这是占星学,不是科学。
天文学家究竟是做什么的?是坐在望远镜后面观星,还是带着心爱的人去看一场浪漫的流星雨?其实天文学的范围很广,小到一粒尘埃起名网站 ,大到整个宇宙,万物都可以成为天文学家的研究对象。不过第一星座网,天文学家上学的时候,真的没有学过“认星座”,星座只是人为划分的天体痣是怎么形成的,事实上,99% 的天文学家都认不清星座。
当我的朋友们听说我们的办公室设在北京市中心时,都非常疑惑:“我们怎么能在夜晚灯火通明、光污染严重的城市做研究?你们的望远镜有什么特殊功能吗?”听到这些,我总觉得,公众对天文学家早已形成了偏见,但还是会经常问出这样好奇的问题,因为头顶上那片神秘的星空有着与生俱来的吸引力。
文艺复兴时期命理学,哥白尼的日心说开启了现代天文学,400多年前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仰望星空后,基于观测的天文学研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。但随着天文仪器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出现,天文学家从单纯用纸笔记录,或画出天体的样貌和位置,变成了用计算机自动记录天体信息,从而获得研究数据。
如今天文学家大多不再亲自前往野外观测站进行观测,而是通过网络远程获取数据进行研究。望远镜由专人操作,更多数据直接向公众开放,可供广大民众下载。因此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天文学家。当然,分析研究需要学习必要的知识:物理、数学、化学,甚至生物学,计算机编程也是必须的。
很多天文学家的日常生活可以比作一条生产线,产品就是研究成果,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的发表上。流程就是研究、看文章、写程序、分析数据、得到结果、写文章发表。有些做理论研究的天文学家甚至可以跳过分析观测数据这一步。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,只要有一台能联网的电脑,就可以做天文研究。虽然是一条生产线,但并不等同于机械、枯燥。因为每一个“产品”都是不一样的,在生产过程中会学到新的知识,产生新的想法。毕竟痣是怎么形成的,我们在研究的是整个未知的宇宙。
如果你问天文学家,你研究的那颗恒星叫什么名字?它在哪儿?他多半会回答你一个数字,甚至只是天文坐标,而不是北斗七星或狮子座。至于具体在哪儿?天文学家会摊手回答:在电脑里。如果你再问,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一起去看流星雨?大部分天文学家大概会说:不知道。可能他们没时间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