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:宋玉生
近日,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公布了2018年户籍居民最常见姓氏。
微博上,网友投票选出了最受欢迎的名字。微博截图
其中,最受欢迎的男孩名是“子阳”,即每1000名新生男孩中就有1名“子阳”。第二至第十位依次为“子轩”、“俊宇”、“子睿”、“子豪”、“俊杰”、“宇轩”、“浩然”、“浩宇”和“子睿”。
最受欢迎的女孩名是“子晴”,连续三年高居榜首免费起名,每1000名新生儿中,约有2名是女孩。排在第二至第十位的分别是“雨桐”、“志晴”、“子琪”、“子涵”、“子燕”、“子琳”、“思雨”、“晓桐”和“思颖”。
网友们发现,这些名字很多要么是“明星名”,要么在言情小说、电影、电视剧里出现过……
一些人开始抱怨,这一代的父母太“没教养”,连起的名字都“和别人一样”。
但其实,你只是不知道中国历史上那些“黑”名字而已。如果用历史的角度审视中国名字,这一代的父母很可能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。
微博截图
如果认识单词不够的话,数字可以弥补。
其实,在近代之前算命软件,绝大多数普通人只有绰号,有地位、有身份的人,才有全名。
如今人们在史书上看到的名字,要么是达官贵人,要么是学者,其中的名字自然显得颇有文化。
但如果你将视野拓展到平民百姓,就会发现古人的名字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丽。
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。
资料图: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形象玩偶。 杨波 摄
传世的《明太祖实录》记载他的名字是:“姓朱,讳元章,字国睿。”不过“朱元章”三个字只是他成名之后使用的名字,他的早期名字是朱重八。
为什么叫他冲八呢?这和当时人们的命名规则有关。
宋元时期,没有官衔的平民大多没有名字,而是用数字来称呼。再加上当时社会底层的人们文化水平低,识字不多,用数字来称呼人,应该可以省去不少麻烦。
那么数字从何而来?后世史学家大概有几种猜测——要么按照出生时间的数字来命名,要么按照父母出生时的年龄总和来命名,或者直接按照兄弟的顺序来命名。
有研究认为,“重八”即八十八,其实是他出生时父母年龄的总和;当然,“重八”也可能是按照兄弟辈的先后顺序取的名字。毕竟有史料记载,朱元璋的哥哥们分别被命名为“重四”、“重六”、“重启”;而朱元璋的祖父名叫朱楚义,也可能是根据他的出生时间而取的名字。
不管朱重八属于哪一类,有一点是肯定的: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,数字是百姓给孩子起名的方式。
清人俞樾在《春在堂随笔》中记载了道光年间绍兴一带的取名风俗——“夫二十四,妻二十二,合计四十六,故所生婴儿即取四十六”。
可见直至清代,民间仍沿袭此种取名方式。
资料图。 杨华锋 摄
不要回避粗俗或丑陋
普通百姓用数字来给自己起名字,这很好理解,但今天的人也许不知道,古代很多贵族也用不避粗俗或带有仇恨的名字。
很多人对春秋时期的印象就是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,所以有人认为当时的人命名时会参考这些书籍。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虽然生活在齐鲁之地的孔子时常提到《诗经》,但当地人似乎并没有以名字来提及《诗经》。
例如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,名字就叫“小白”。
如果说这样的名字在今天看来有些呆萌可爱的话星座性格 ,那么晋成公这个名字就堪称有重口味了。
他姓姬,名“黑屯”。
此类名字还有:当时楚国有个王子叫“黑公”;郑庄公叫“无生”,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“难产”……
其实,这种取名方式在中国人心中由来已久,还衍生出一套“规矩”——给孩子起脏难听的名字,可以防止孩子早死,也便于抚养。
徐州丰县高42.6米的刘邦铜像。中新社记者杨波摄
按名字排名的传统
当然,中国历史上的名字也并非都是“句生”式的,翻看史料记载,中国人的名字往往起到排辈的作用。
汉高祖刘邦,原名刘基,他的两个哥哥分别叫刘博、刘忠。
《白胡同·人名》中,伯为长子,忠为中间,庶为幼子,季为最小,按此说法,刘伯、刘忠、刘季其实就是刘老大、刘老二、刘老三。
这当然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排序方式,随着历史的发展,按名字排序变得越来越复杂。
到了明朝,原本只会用数字来命名子孙的朱元璋,给自己的子孙制定了相当复杂的取名办法——不仅每一支子孙都有固定的辈分字,而且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也有按照五行顺序固定的部首。
例如朱元璋长子朱标的辈号是“允文尊祖训,勤务大郡生,顺道益奉吉孩子起名,石梁山永圣”周易算命,所以朱标的名字叫朱允文。这里的“允”是辈号,“文”的部首“火”和其父名的部首“木”是五行相生的关系。
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的辈号各有不同:高瞻远瞩见右、后在懿昌右、慈合懿伯仲、建敬帝先右。 因此星座运势查询每日更新,明仁宗叫朱高炽,高字是火部; 宣宗朱瞻基,瞻字为土部首; 英宗朱瞻基、代宗朱瞻基,其字为金部; 宪宗朱见深的“见”字,是三个水部首……
资料图:保存完好的清代宗祠。杨彦敏 摄
其实这种取名方式让朱家后人很是头疼,每个人基本只有一半本字,另外两个半字都是规定好的,所以朱家后人的名字中,生僻字很多。
以“火”字为例,周王为朱启南,楚王为朱孟安,蜀王为朱越恩,闽王为朱定安,唐王为朱琼安,夷王为朱永群,郑王为朱厚安,恒王为朱厚安,于阗王为朱厚祜。
侧面带“金”字的为:寿昌王朱君铁; 封丘王朱同铬; 秦王朱公熙; 永和王朱慎雷; 鲁阳王朱同铌; 瑞金王朱在纳; 宣宁王朱成钴; 怀仁王朱承钯; 长阳王朱恩钠; 宜阳王朱恩通; 沅陵王朱恩哲; 长原王朱恩钾; 清王朱帅锌; 弘农王朱芝兰; 蒙阴王朱帅钾; 汉王朱正钋; 稷山王朱孝钛; 内丘王朱小黎; 唐山王朱全铍; 新野王朱小钯; 懿王朱密镉;金华王朱宜霁……
有文章开玩笑说,朱元璋的命名方法,对后来的元素周期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……
名字里的时代印记
当然,从历史的角度看,名字归根结底是一个时代的体现。
例如魏晋时期玄学兴盛,人们的名字中常出现“道”、“玄”、“元”、“真”等字;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时期,北朝人给孩子起名很随意、直白,如赵黑、陆大非、傅叔岩等;南朝佛教兴盛,当时人们常用“佛”、“慧”、“法”、“僧”等字作为名字。
资料图:400余名孔子后裔合影。摄影:沙建龙
到了近代,时代潮流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名字上,60、70后的名字中多以“君”“国”“兰”等字为主;80后则流行“蕾”“陶”“静”等单名;90后则开始出现带有“琼瑶式”名字……
甚至连对世代进行排序的词语,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。
一篇文章引用了福建省福安县秦屿村1977年修订的《太原县王氏族谱》的世系表。
新增名句有“庆祥喜重生,理智有根,玉树临风旺,三槐树俊秀有德,人才廉洁可贵,大师必优先,民主新纪元太平乐添,祖恩万年,教诲庆岁月。”
再看看你的名字,大概就能从中读出这个时代的潮流。
●
●
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