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说1912年清朝灭亡后,宫中除了大量珍宝外,一些皇家秘籍也散落一地。
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《推背图》,此书历代均被禁,民间流传的只有手抄本。
1915年,金圣叹注本《易经》公开出版,并声称其为故宫真迹。
还有传说一张《洪范皇极八十一数吉凶祸福表》从皇宫中泄露出来,后来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。
正是这个所谓的“八十一吉凶数字表”成为了一种新型数理学——个人命理学的基础。
古人有“名”,有“字”。
“名字”是孩子出生后不久由父母取的;“性格”则要等孩子成年(男孩20岁,女孩15岁)才能被赋予。
“名字”与“性格”之间存在着有意义的联系。
例如张良,字子方。
“子”是尊称,并无实际意义,可以忽略,但“良”与“方”又有何关联呢?
有人解释道,“良”是指“王良星”,是天麻;“方”是指“方素”,也是天麻。
这只是加文字解释,其实没有那么复杂。
“良”除了有“好”的意思外,还有“首领、首领”的意思。
《左传》说:“右无君主,则天下不顺。”意思是说,没有上级领导,就会失败。
古人的起居室,中间称“室”,两边称“房”,后来才称“堂屋”和“厢房”。
“房”的地位比“室”低。
古人取名时,如果“名”比较高调,那么“字”就会比较低调,以求得中和与平衡。
比如韩愈的字是“推之”,“愈”是更进一步的意思,所以下一个字应该是“推”。
,
名字很吉利,字里行间蕴含着很多含义
名字是一个人的象征,从某些方面反映出一个人的特征。
我们通常说的王阳明,叫“阳明”,这是他的小名。
他的名字叫王守仁,字伯安,伯是长子起名网站 ,所以他是家中的长子。
他有一个弟子,原名“王隐”,原是做盐的,后来做生意。
王阳明将自己的名字从“银”字中去掉“金”部,改名为“王根”。
“艮”即艮卦,有停止之意,有不动之象,故王艮号为“如之”。
改名字不错,去掉了商人“爱财”的味道,让一个俗气的名字变得很正直很道貌岸然!
果然,王艮最终成为了儒学大家,并创立了“泰州学派”。
所以古人“取吉名”,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,谁不想要一个吉利的名字呢!
唐宋时期,名字里带“龟”字的人很多,因为“龟”象征长寿、吉祥。但到了明清时期,带“龟”字的人越来越少,因为“龟”字渐渐有了不好的含义,如今基本已经消失!
古人给事物命名,喜欢借用经典内容周易起名,以《易经》最为常见,尤其宋代以后。
如明代聂豹,字文蔚,出自《葛卦》,“君子变如豹,文昌也”。
聂豹也是王阳明的弟子,今天有一位明星,名叫“莫文蔚”。
有人做过统计,古人起的名字中,最常见的是出自坤、乾、戌、福、官、震、禹、乾、太、戈、禄、丁、中府、金、生、大酉十六卦。
在这十六卦中,坤、乾卦数量最多,约占四分之一,真是“字字含宇宙”啊!
宋代黄尚,字元吉,出自坤卦“黄尚、元吉”。
明代李化龙,字于田,出自乾卦“田见龙,利见大人”。
除了周易之外周易起名字,也有用地支的。
例如宋代医学家钱镛,“医”属阴,故名“中阳”,这样阴阳就平衡了。
唐寅,明代书法家、画家,字伯虎,生于虎年。
五行相互依存,名字中融入了命理学
唐宋时期,古人开始有意识地运用“五行相生”的观念来取名。
比如父亲的名字里有“水”部首,那么儿子的名字里就一定有“木”部首,因为“水生木”。
接下来,孙子的名字中应该有“火”字头,因为“木生火”,如此继续下去。
宋代大文人朱熹,他的父亲叫朱松。
“松”是“木”的部首,木生火,“熙”下的“灬”读作huǒ,与“火”同音。
火生土,朱熹的两个儿子,一个叫朱埜爷,一个叫朱撒,字里都有“土”字。
也正是在唐宋时期,命理学才开始成型和成熟。
命理学就是根据一个人出生时的“八字”来判断其命运的一门学问,同时也要求五行平衡,即所谓的“八字中和”。
如果一个人的本命盘中五行不平衡,就叫“五行不平衡”,名字里就需要“补”。
比如出生“八字”缺“水”,需要“水”来激活整个“八字”,那么名字中就要用带有“水”部首的字。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“生辰八字”中,某个“元素”太强,比如“土”就太强,那么解决办法就有两种。
一是采用“木”字部首的字,以“木”克“土”; 另一种是使用“金”部首的字,用“金”来削弱(消耗)“土”,因为“土生金”。
具体如何判断,需要深入的命理分析!
朱熹的父亲给儿子起名时,为何不用“烟、蔚、炅”这样的字,而用的是特殊部首“灬”呢?
这和朱熹的“八字”命理有关。
朱熹生于公元1130年,农历九月十五日中午,出生年份为:庚戌、丙戌、甲寅、庚午。
简单地说,五行缺“水”,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。
如果要加“水”,就和他父亲的名字朱松相冲突,所以朱松就给他取了“熙”字。
“灬”虽然是“火”的意思,但是它也和水有某种关联,更准确的说,是和热水有关。
从“蒸”和“煮”两个字来看,“灬”就是加热水的“火”,虽然不是“水”,但却对“水”有帮助。
五字分析,八十一数字
传统的“名学”,即上述所言。
现在流行的“姓名学”起名字大全,即所谓“五元分析法”,最早是由日本人使用的。
1929年,日本人熊崎贤夫出版了《名字的奥秘》,书中将其理论先驱追溯到1893年创立“姓名吉凶判定法”的佐佐木守夫。
20世纪30年代,日本姓名学开始传入香港、台湾,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大陆流行。
1931年杨昆明在厦门出版了《中国地名学》,后又加以修订,内容确实与日文相似。
杨昆明说,他年轻时在日本遇到一个奇怪的人,给了他“新命理学”的材料,他根据这些新材料,发明了“姓名学”。
于是就有了文章开篇提到的传说,《洪范皇极八十一吉凶表》从中国流失到日本。
日本人以此为基础创立了《人名学》,杨昆明以此为基础创立了《中国人名学》。
关于到底是谁抄袭了谁起名字大全,还存在着争论,也可能是双方各自独立发明的。
宋代蔡慎将《洛书》称为《洪范皇极图》,并根据汉代扬雄的《太玄八十一数》发展出《洪范八十一数》,亦可称为《皇极八十一数》。
财神赋予数字吉凶含义:“一为吉,二为凶,三为细,四为吝,五为平,六为悔,七为灾,八为休,九为晦。”
正是这一理论为新兴的《姓氏学》奠定了基础,但蔡慎的《洪范数》与《姓氏学》中的《八十一数吉凶表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。
毕竟,通过计算名字的笔画数并得到数字来判断好运或坏运,与传统的命理学并没有太大的关系。
纵观历史,每个大时代,都会出现新的命理学形式,有的能够发展壮大,有的则会被淘汰,今天的“姓名学”专家们,努力吧!